动态高压微射流技术是一种“基于射流撞击腔”的新型高压均质技术,具有极为出色的超微粉碎、乳化均质、改性等效果,在食品资源高效加工利用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目前微射流在饮食业应用存在瓶颈,设备市场主要被国外公司垄断、核心技术未能国产化、产能低、易堵塞等。本团队从装备核心技术的创新、粉碎和改性物料性能的挖掘等方面深入开发微射流技术,促进其在饮食业的推广及工业化应用。在技术与装备突破方面,根据传统设备的缺陷和不同食品物料特性,对增压系统和腔体进行创新性的设计,自主创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工业级微射流设备—高能流体磨。设备产能最高可达5 T/h,处理压力可达280 MPa,该成果入选江西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江西省绿色技术。在新产品研究开发和创新应用方面,基于流体磨的超微粉碎效果,提出“免过滤、全利用、低排放、高营养”的全组分食品概念,研发并量产了“全组分玉米汁”“全豆豆浆”“全果肉芒果汁”“全组分桑葚汁”“全组分脐橙汁”等10余种全组分产品。此技术装备的创制与应用可有效推动解决食品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促进食品加工技术的推进和食物资源高值化的发展。
陈军,男,1986年生,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南昌大学食品学院副院长,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全球前2%顶级科学家,江西省“千人计划”首届培养类科学技术创新高品质人才,江西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主要是做食品加工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近5 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地/青)、江西省重点研发等项目30余项,合同经费超1 000万 元,到账经费超700万 元;发表SCI论文150余篇;授权国际专利2 件,发明专利14 件。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1)、一等奖(排名第2)、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排名第3)等奖项7 项。
为深入探讨未来食品在大食物观框架下的创新发展机遇与挑战,促进产学研用各界的交流合作,由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技术创新中心(动物替代蛋白)及中国食品杂志社《食品科学》杂志、《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杂志、《Journal of Future Foods》杂志主办,西华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四川旅游学院烹饪与食品科学工程学院、成都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成都医学院检验医学院、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四川大学农产品加工研究院、西昌学院农业科学学院、宿州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大连民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联合大学保健食品功能检测中心共同主办的“第二届大食物观·未来食品科学技术创新国际研讨会”即将于2025年5月24-25日在中国 四川 成都召开。
为进一步深入探讨食品产业在当前复杂多变环境下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路径,并着重关注食品科学、营养安全保障的基础研究与关键研发技术,贯彻落实“大食物观”和“健康中国2030”国家战略,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和中国食品杂志社《食品科学》杂志、《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杂志、《Journal of Future Foods》杂志,将与国际谷物科技协会(ICC)、湖南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湖南农业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湘潭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农业大学长沙现代食品创新研究院共同举办“第十二届食品科学国际年会”。本届年会将于2025年8月9-10日在中国 湖南 长沙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