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投资29501亿元陕西一季度这两城数据亮眼!

作者:开云链接入口 来源:开云棋牌app 发布时间:2025-01-29 06:22:14

  1月2日,新的一年第一个工作日,陕西便举办了2025年一季度重点项目开工活动,为全年发展开好头。

  从数据上看,陕西2025年一季度开工重点项目550个、总投资2950.1亿元、年度投资839亿元。

  其中,产业类项目350个、总投资1962.4亿元、年度投资592.3亿元,基础设施项目116个、总投资751亿元、年度投资159.3亿元,民生保障项目84个、总投资236.7亿元、年度投资87.4亿元。

  分城市看,一季度开工项目数量最多的是延安市,为118个;开工项目总投资额最多的是榆林市,为939.6亿元;年度投资额最多的延安市,为209.4亿元。

  社会资本投资较为活跃,有432个社会资本投资的项目,年度投资达到4079亿元,占总盘子比重为83%;

  产业项目投资持续扩量,427个产业项目年度投资2500亿元,占总盘子的比重达到50.8%;

  基础设施投资支撑有力,125个基础设施项目年度投资1198亿元,占到总盘子比重为24.4%;

  民生保障项目稳中有升,64个民生重点项目,计划投资1217亿元,较去年增长了3.7%。

  由此数据我们还可测算,今年陕西省安排重点项目年度投资总额大致在4900亿元左右。

  西安市一季度共开工重点项目85个,总投资91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55亿元,涵盖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民生保障等多个领域。

  一是产业带动强。法士特新能源汽车智能传动系统及中试基地、草堂厂区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生产线亿元,建成投产后预计实现年产值131亿元,带动就业约1万人。

  二是民生项目多。一批燃气管道老化更新改造、雨污水管网改造、排水管道老化更新改造及110千伏输变电工程的实施,能够有效提升城市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和运行效率,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三是建设进度快。此次开工的85个项目中,新城区雨污分流管网提升改造一期、碑林区崇仁坊竹笆市片区基础设施更新等16个项目计划今年建成。

  项目占地312亩,总建筑面积约16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同步器及电机电控系统生产制造联合厂房、中试厂房等。同时,建设法士特集团线控转向、大马力农机无级变速器等新产品的开发、验证中试基地;引进与美国博格华纳、江苏罡阳等有名的公司成立的合资公司;建成集科学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于一体的新能源商用车转型升级基地,计划2025年8月厂房主体封顶。

  该项目是我省重卡产业链“链主”企业实施的重点项目,引领带动作用突出,产业集群效果明显,与世界500强博格华纳合作,将推出新能源重卡领域全球首款大功率碳化硅电机控制器,逐步推动商用车领域电气化快速发展。

  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250万套同步器和10万台电机电控,并将改变国内拖拉机大马力农机无级变速器以外资品牌为主的现状,实现国产代替合资的全面转换,填补该倾域国内市场空白。

  该项目占地约93亩,其中二期占地73亩,总建筑面积约8.15万平方米,主要建设8栋建筑,包含科研实验楼、生产装配楼及配套设施。该企业主要生产抛放记录器,振动监测系统、应急定位系统及雷达记录仪等,年产量约1600套,产品涉及飞机信息的采集处理、综合应用、存储及坠毁防护等领域,是业内知名的航空电子设备供应商。全面达产后,预计年产值约12亿元,年纳税约1.2亿元,带动就业1000人。

  项目建成后可实现科研、生产与核心试验能力集中布局、一体化运营,通过建立开放、共享、安全的分布式航空大数据应用平台,为打造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奠定技术基础,构建飞参、综合数据管理原创技术策源地,推动产品协作配套与现有资源高效利用、补链强链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咸阳市2025年一季度共开工市、县两级重点项目303个,总投资313.92亿元,年度投资174.55亿元。其中,市级重点项目67个、总投资233.9亿元,县级重点项目236个、总投资80亿元。

  项目占地137亩,总建筑面积约11万平方米,主要新建原材料接收预处理车间、复合材料生产车间、高强度钢生产及型材加工中心、材料成型加工及装配车间、成品仓库及检验测试中心、高端新材料研发中心及办公配套服务综合楼等;改造提升原有厂房及相关设施。建成后,年产复合金属材料6000吨。

  项目采用国际先进设备和工艺,生产用于发动机、机架、传动轴、医用影像设备、建筑等构件的复合金属材料,大范围的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工业、机械制造、医学、建筑和体育用品等领域,推动我们国家新材料产业的快速发展。

  项目占地132亩,主要建设固体火箭发动机装备制造中心、喷管(复合材料)设计制造中心、飞行器点火装置研发制造中心、特种树脂及复合材料研究中心、国家级动力技术研发中心及办公楼等配套设施。建成后,年生产固体火箭发动机及相关这类的产品、部件约8万件。

  项目实施将有利于我国商业航天产业等离子发动机成套技术步入世界领先水平,进一步加快商业航空航天器方案设计、动力系统、耐高温复合材料研究步伐,在航空航天领域助力我国打造低成本高性能高稳定性的配套产品生产能力。

  宝鸡市2025年一季度共开工重点项目137个,项目总投资136.61亿元。

  项目占地160亩,总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建设喷漆线条、高性能复合材料生产线条、天窗产线条以及装配线等。投产后可实现年产汽车内外饰件注塑及喷漆件500万台(套),高性能复合材料30万吨。

  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吉利汽车零部件本土化配套率,壮大宝鸡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打造配套吉利、服务陕西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

  项目占地27亩,总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主要安装棒线连轧生产线、精整生产线、轧制生产线,购置检测实验室、研发技术中心的设施设备106台(套),建设配套设施。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高性能钛棒、钛丝1万吨。

  项目建成后,将逐渐增强宝鸡钛及钛合金棒材、丝材生产能力,推动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持续做大做强钛及钛合金产业集群规模。

  项目占地约292亩,总建筑面积约14万平方米,建设金刚石切割线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生产、研发及相关配套设施,包括无尘生产车间、研发中心、检测中心、智慧仓储等,购置生产线条金刚石线万公里金刚石线万公里母线台母线生产设备。

  项目生产的金刚石切割线主要使用在于宝石、光伏晶体硅片、半导体等硬脆材料切割和玻璃、合成材料、单晶硅等材料的精密切割,具有产品质量高、材料损耗低、经营成本少等优势。项目建成后,将推动国内金刚石工具制造业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提升整个行业的竞争力,能够加强与上游生产钢线、镍珠、金刚石微粉的制造业及下游蓝宝石加工、硅片切割行业之间的合作,形成协同发展效应。

  项目占地196亩,总建筑面积约16万平方米,主要建设生产综合实验楼、生产厂房、综合库房及配套设施,购置安装生物医药原料和生物基材料生产线条。项目建成后可年产生物医药原料和生物基材料共200吨。

  项目建成抗肿瘤、抗感染等新技术、新产品中试生产基地,降低企业产品转化和技术转化成本,有力支持西北地区的新技术、新产品的技术熟化、中试验证、批量生产等瓶颈工程验证,同时提升对外市场化的中试服务能力,支持同类型产品的中试生产交流,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项目用地180亩,地上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建设地面厂房、升压站及附属设施,主要由压缩机、膨胀机、储热罐及输气输热管路、透平电机等系统组成;地下部分主要为25万立方米人工硐室。

  该项目是世界首台罐体式人工硐室型压气蓄能电站,世界首例在石灰岩地区布局的人工硐室型压气蓄能电站。项目核心装备全部国产化,可带动省内传统装备制造产业向新质生产力转型升级,建成后将极大缓解陕西电网调峰资源紧缺状态。

  项目用地146.89亩,建设雾化分级车间、混料包装车间、表面改性车间、新产品中试车间、半成品库、成品库及其他辅助用房。一期购置安装合金化炉、喷射给料炉、分级机、鼓风机等设备240台(套),年产铝基新材料2万吨。

  项目采用氮气雾化法生产球形铝合金粉(非爆炸类),生产的基本工艺具有自动化程度高、能耗低等特点,主要使用在于航空航天、冶金、化工、兵器及增材制造、光伏太阳能电池、助燃剂等领域。

  项目建成后,将吸引铝合金粉下游生产企业集聚,助力省级轻金属粉末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创建,推进铜川铝基新材料产业链延链补链,加速铜川铝产业高质量发展。

  杨凌分会场活动设在国际农产品物流基地配套项目现场。活动现场集中开工11个项目,总投资约17.3亿元,包括:国际农产品物流基地配套项目、西农大学生公寓(一期)建设项目、上合国际联合研究中心项目、杨凌综合保税区光伏发电项目、力邦特医生产线建设项目、钨丝生产线扩建项目、乘用车(新能源)用电线吨中药配方颗粒技改扩能项目、铝镁装备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研发生产项目、陕西华电杨凌“光储热+”智慧零碳综合能源一期(一阶段)项目、杨凌科创孵化基地智慧化提升项目。

  项目占地面积约73亩,总建筑面积约3.7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国际农产品物流加工、寄递服务、货物中转、跨境电子商务等业态的承载空间和服务设施。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4000万元。

  项目位于省级农产品加工贸易产业园内,建成后将加强完善示范区物流服务体系,为农产品物流加工和国际贸易提供支撑,推动构建种植基地、物流加工、贸易流通及涉农电商等农产品一体化的全产业链业态,进一步提升农产品价值,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对现有综合制剂大楼改造提升,购置年产2500吨液体和1000吨粉剂特医、营养品生产线,以及配套检验检测、水系统和动力配套等设施。

  该项目结合示范区在大健康领域的科研优势和产业优势,通过技改提升,将生产具有较高的附加价值的特医食品,填补了示范区在特医食品方面的产业空白,逐步推动全区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链群集聚。投产后有效拉动地方就业。

  项目占地约726亩,采用原址扩建方式,在一期项目西侧规划建设2x1000兆瓦超超临界空冷燃煤发电机组,同步建设烟气脱硫、脱硝装置,煤源、水源等与一期项目共用,建成后预计年发电量约100亿千瓦时。

  本项目是陕北至河南±800干伏外送通道重要的电源支撑,把煤炭资源转化为电能,大幅度地提高了能源资源的附加价值,有利于拉动地区经济稳步的增长,把西部地区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对促进榆林市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项目占地8385亩,按照煤油化新材料新能源一体化模式规划建设,产品方案定位煤基特种燃料、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等高端化学品和新材料,依托拟用煤源井田,发展以煤直接液化为主线,包括煤直接液化、煤气化、甲醇制烯烃及下游加工、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等4部分36套工艺装置,并在项目界区范围内相应配套公用工程系统和辅助设施,以及必要的厂外工程,建成后预计年产基本的产品580万吨,其中煤基特种燃料121万吨、汽油10万吨、煤液化沥青187万吨、高的附加价值化学品及新材料221万吨、化学品41万吨。

  项目符合陕西省和榆林市相关规划,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促进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项目依照国家对能耗双控和“双碳”管控要求,结合现代煤化工创新技术发展,立足提升国家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引领煤化工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积极探索优化化工后续部分建设内容,构建煤基新材料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增长极。

  项目占地605亩,建设石油储备库100万立方米,包括4台15万立方米的原油储罐和4台10万立方米的浮顶储罐。为保障延长石油千万吨炼化一体化项目原料运输,由吴延线洛川输油末站至本项目配套建设DN500输油管道18公里,输送能力1000万吨/年。

  该项目是全省干亿级重点项目延长石油千万吨炼化一体化转型升级项目的配套建设项目,是落实国家石油储备任务、承接进口原油炼化储备、增强能源安全保障力量的重点项目,是延安市“7+25”产业链群中石油化学工业产业链的重要一环,对延安打造千亿级石油化工基地、加快建设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具备极其重大意义。

  项目占地120亩,建设250兆瓦/750兆瓦时独立共享化学储能电站,布置50套容量为5兆瓦/15兆瓦时的储能单元,配套建设110干伏升压站。储能电站经变压器升压后,通过110干伏出线干伏侧。

  项目建成后将在电力需求低谷期储存电能,在电力需求高峰期释放电能,缓解高峰负荷供电需求,解决风能、光能等新能源间歇性、随机性问题,减少弃风弃光率,支撑电力供应,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和保障电网运行安全。

  投资主体:陕西洛商之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陕西缘聚臻创食品科技有限公司、陕西张宏超食品有限公司、商洛秦吼食品有限公司、商洛刘一泡食品有限公司

  新建高端鲜榨果汁果浆、卤肉、面制品、泡馍等生产线条,同时配套建设肉类蒸煮车间、气调库等设施。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3万吨果汁果浆、3000吨卤肉、1.3万吨面制品和70万箱泡馍生产能力。

  项目采用“烤饼低温微波杀菌”“常温保湿保鲜羊肉泡馍生产”等20余项专利技术,制作高度还原手作风味的陕西肉夹馍、凉皮、卤肉、泡馍等速食,以及纯天然浓缩果蔬汁,推动传统食品产业转型升级。建成后,肉夹馍、泡馍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将分别达到20%和60%以上,进一步唱响“中国式汉堡”“中国馍都”品牌,成为国内先进的陕西特色面食产业集群,形成标准化、智能化、集约化、可溯源的特色美食供应链。产品可辐射全国近2万家销售门店,并出口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18个国家,使“陕西味道”享誉国内外。

  新建“一带一路”国家青少年排球高水平训练基地、全国龙舟集训基地及配套设施。其中:排球训练基地建筑面积1.35万平方米,主要建设高标准排球馆、气膜馆、体能训练中心等设施;龙舟集训基地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主要建设龙舟码头、龙舟综合训练馆、龙舟博物馆和运动员休息区、运动员公寓、船库等综合功能区。

  项目建成后,将成为西北一流的体育产业综合体,可保障1200人训练比赛,1500人用餐和1200多人住宿。周边配套建设水上运动、航空航模、山地汽摩越野、射击、拔河等五大竞训基地,通过承办国际国内赛事,承接团队训练,推动商洛赛事经济和体育产业蓬勃发展,为打造“国际排球名城、中国赛事名城”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安康市本次纳入全省统一开工项目共35个,总投资43.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3.5亿元。

  其中产业项目27个,总投资36.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8亿元;基础设施项目6个,总投资4.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3亿元;民生保障项目2个,总投资1.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3亿元。

  项目占地约50亩,总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规划建设生产厂房、原料库房、成品库房、办公、研发等用房及配套设施,购置先进的生产设备,新建钻井液用重晶石粉、压裂用石英砂生产线条,预计年产各类非金属矿80万吨。

  项目基本的产品钻井液用重晶石粉是油田开采防止井喷的必要品,公司作为中石油一级物资供应商,销售网络遍布在全国各地。该项目依托公司自有专利技术和先进生产设备,可实现重晶石粉生产线吨/小时。同时,配套建设研发中心,引进高水平人才,积极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矿山开采、设备改造、检验测试、新产品研发等方面深度合作,保证不断以高效的产能、稳定的质量、最新的技术服务油田,致力于打造用地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的绿色工厂,全面融入全省石油天然气产业链,有力支撑全市非金属矿工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新业态。

  项目占地8亩,一期建设中药材原料初加工车间、成品固体颗粒压片车间、净化车间及附属设施,购置安装生物多肽提取生产线条;建设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200亩。二期建设生物多肽提取生产线(台)套;建设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800亩,生物原虫养殖面积5000平方米。

  项目通过创新技术提取中药材中的生物活性多肽,充分挖掘中医药资源的潜力,提升中药材的附加值,促进中医药现代化进程,推动传统中药走向全球市场。生物多肽在健康、抗衰者、免疫调节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项目的实施有助于开发新型保健品和药品,满足日渐增长的健康需求。

  汉中参加本次开工活动的项目涉及先进制造业、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现代能源化工、文化旅游、现代服务业等8个领域,包括年产1000万套智能终端生产一期项目、杜仲产业研发及资源综合开发、现代化医药物流仓储配送基地等29个重点项目,总投资131.2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8.31亿元。

  截至目前,汉中市2025年市级新开工项目已开工167个,开工率达60%。

  2025年,汉中市谋划重点建设项目440个、总投资2204.9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651.23亿元。其中新开工项目275个、总投资630.2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00.51亿元;产业类项目283个,年度计划投资401亿元,占比达到61.58%。

  项目占地15亩,建设零部件试验、检测中心、装配及钣金生产线,配套建设库房、管理用房等设施。建成投产后,预计年产飞机零部件2万件。

  项目引进高端数控设备,通过人才教育培训和自主创新,实现从普通零件加工向飞机复杂零件、组件、大型结构件及部件成品的研发生产转型,延伸商飞C919供应链条,形成全流程配套生产能力,打造成为亚太地区飞机零部件装配制造专业供应商。

  项目占地约2300亩,建设装机容量为140万千瓦的抽水蓄能电站,额定水头483米,属一等大(I)型工程,包括上水库、下水库、输水系统、地下厂房等设施,设计年平均发电量19.39亿千瓦时。

  项目实施后将承担陕西电网调峰填谷、储能、调频调相、紧急事故备用等任务,实现与西北地区火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的联合协调运行,为陕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电力支持。项目建成后,年可消纳富余风电、光伏发电量10亿千瓦时,缴纳税费上亿元。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